重要发现!肺癌是否有遗传性,桐树基因检测告诉你
当前研究表明,约有5~10%的肿瘤具备遗传性特征。桐树基因作为该领域的先锋,已在结直肠癌、甲状腺癌、食管癌等多个癌症领域发表了关于遗传性肿瘤的深入研究。
当下肺癌发病率逐年攀升,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"肺癌是否会遗传"?桐树基因最新研究结果回答了这一问题,确立了其在遗传肿瘤检测领域的领先地位,成为该领域首屈一指的检测专家。
本研究回顾性纳入4934名中国肺癌患者,通过全外显子组(WES)或多基因Panel对匹配的白细胞样本进行测序,揭示了遗传性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、临床特征以及体细胞突变谱。
桐树肺癌胚系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
核心结论
成果回顾
结果一:肺癌遗传风险相对水平中低发,胚系检测仍至关重要
研究从4934例中国肺癌患者中发现了89名(1.8%)携带胚系突变;显著低于卵巢癌、家族性甲状腺癌等高遗传风险癌种,与胃癌、结直肠癌等相近或略低,但高于肝癌、胆管癌等低遗传风险癌种。
遗传性肿瘤发生率对比表
结果二:中国肺癌患者存在独特的胚系突变谱
中国肺癌患者常见的胚系突变前三位分别为ATM(19%)、BRCA2(15%)、CHEK2(11%),肺癌患者突变率显著高于东亚普通人群(支持遗传易感性假设)。
结果三:推荐筛查策略,优先考虑年轻/女性/无吸烟史患者
在本研究队列中发现年轻女性胚系突变率高于同龄男性。携带TP53基因胚系突变患者的中位年龄≤43岁,显著低于未携带胚系突变的患者(64岁,p=0.001)或携带其他胚系突变的患者(67岁,p<0.001)。
结果四:胚系突变患者具有独特的免疫微环境(PD-L1高表达)
免疫组化结果显示,携带ATM胚系突变的患者PD-L1表达水平显著更高(TPS, P=0.06;CPS, P=0.02),表明这类患者可能是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。
结果五:肺癌发生的潜在替代致癌机制探索
本研究还发现胚系突变与体细胞突变的互斥性或共存性。例如,胚系ATM突变与体细胞KRAS突变(p=0.015)和MTOR突变(p=0.049)之间存在正相关,而胚系RAD50突变与体细胞EGFR突变之间则表现为互斥性(p=0.025),提示肺癌发生的潜在替代致癌机制;
结语
本研究强调了胚系突变在中国肺癌患者中的普遍性,并揭示了其与临床特征和体细胞突变谱的显著关联。这些发现突出了在肺癌治疗中考虑胚系突变的重要性,以及基于遗传易感性的个性化治疗的潜在益处。
进群、合作、投稿请扫码: